载入图片

超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及区域化集成应用

成果编号
10332
完成单位
扬州大学
完成时间
2014年
成熟程度
其他
价格
面议
服务产业领域
现代农业
单位类别
其他高校
关注
科技计划 成果形式
新技术
合作方式 参加活动
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入股
专利情况
正在申请 ,其中:发明专利 0
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4
专利号: ZL200910100740.1
专利号: ZL201210149753.X
专利号: ZL200910192401.0

成果简介

综合介绍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义。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由于农业劳动力转移,栽培技术粗放及品种和栽培技术不配套,我国水稻单产和总产大幅下降。因此加大超级稻计划实施力度,以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超级稻生长量大、穗大粒多、产量潜力大。但是,农民种植的产量一般低于品种区试30%左右,大幅低于超级稻品种认定的验收产量,超级稻增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一是超级稻特性及高产规律不清楚,栽培针对性差。二是稻作技术向机械化、轻简化转型,传统栽培技术不配套。三是普遍采用大肥大水,易倒伏,产量不高不稳。为此,农业部针对超级稻生产的重大技术需求,设立超级稻栽培专项,组织全国超级稻栽培研究协作组,开展高产攻关研究与示范。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在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和东北稻区等四大稻区,选择9个代表性省份建立基地,重点研究超级稻高产形成的共性规律,研发高产关键技术,结合稻区生态特点集成区域化栽培技术,并示范应用。 
创新要点
1. 揭示了超级稻品种生长发育特性,阐明了高产形成的共性规律。一是揭示了超级稻高产形成的物质基础,为超级稻高产群体光合物质生产调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二是研明了超级稻高产的氮磷钾需求量,揭示了超级稻养分生产效率高与中后期氮素吸收量大的特点,为高效施肥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三是研明了超级稻高产形成的库容特征,表现为稳定适宜穗数的同时,利用穗分化发育优势,形成大穗,扩大群体库容量。
2. 创新了超级稻轻简栽培方式,提出了高产群体构建的实用诊断指标,创立了高产栽培共性关键技术。一是创新超级稻轻简栽培方式,提出高产群体实用诊断指标。提高了诊断调控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二是提出了“区域差异、品种特色、季节特点、增施穗肥”为特征的高效施肥方法。三是创立了改善土壤供氧、促进根系生长的好气灌溉技术。
3. 建立了我国超级稻区域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技术指标
成果围绕我国超级稻特点及种植方式转型,率先创立了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用性强、适应性广,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2010年以来,技术被列入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实施方案与水稻主推技术,2011–2013 年在超级稻主要推广省份应用面积达1.19 亿亩,增产稻谷640.0万吨,累计增效137.4 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说明
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和实用新型授权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地方技术标准8个。发表论文111篇,制作了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及主要超级稻品种与种植方式结合的高产栽培模式图113张,主编出版《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超级稻品种栽培技术模式图》等专著10部。研发应用了超级稻生产技术咨询决策系统,建立了稻农110 电话服务系统。核心技术成果分别获2010 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2010 年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完成人信息

姓名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联系人信息

姓名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