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图片

基于通信原理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的微电子肢动仪

成果编号
10368
完成单位
东南大学
完成时间
2013年
成熟程度
试生产阶段
价格
面议
服务产业领域
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与医药
单位类别
985系统院所、211系统院所
关注
科技计划 成果形式
新产品
合作方式 参加活动
技术开发
专利情况
正在申请 ,其中:发明专利 4
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4
专利号: 8000806:12/159776
专利号: ZL 2005 1 0135541.6
专利号: ZL 2005 1 0038804.1
专利号: ZL 2010 1 0120386.1

成果简介

综合介绍
现有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用功能电刺激即FES系统中使用的编码主要是人工编制的周期性电脉冲,只能实现较为粗大和机械性的动作,与正常人肢体动作的协调度相去甚远,效果有限,而且无法应用于脑瘫婴幼儿的治疗与训练。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成果拓展了课题组2005年提出的“微电子神经桥”概念,申报了“基于神经信号再生的生物感觉传递及控制系统装置”的发明专利。其核心思路是利用健康肢体的体表运动肌电信号在瘫痪肢体的体表对神经肌肉接头进行功能电刺激,从而达到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协调重建的目的。基于该专利思想研制的双通道肢动仪样机已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科、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完成了40多名偏瘫患者健手控制患侧手腕和手指伸展的临床科学实验,康复效果显著。
相关成果已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江苏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体二等奖、第八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团体特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二等奖等多个奖项。2015年4月荣获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
创新要点
1、在国内外首创性地提出了“利用微电子神经桥’技术实现受损脊髓神经的信号再生和功能重建”的思路。这一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可植入体内、与中断的脊髓神经接口的微电子系统,实现受损神经信道的有源(即具有信号放大和处理的)桥接,实现神经信号的中继再生和瘫痪肢体的功能重建。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已经设计出了几代混合集成和单片集成的微电子神经桥装置,并开展了一系列以蟾蜍、大鼠为模型的动物实验,验证了微电子神经桥的可行性。
2、发展了“微电子神经桥”的思想,将中断神经通过微电子系统进行桥接的思想推广到任意的两个独立的神经系统,包括一个健康肢体的神经系统和一个失去信源的瘫痪肢体的神经系统,从而提出利用患者本人或他人健康肢体的神经/肌电峰电位脉冲序列来控制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的思想,使之产生协调动作,是上述创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采用非侵入式体表电极实现肌电信号控制肌肉动作的方案,为“微电子肌电桥”走向临床实验开辟了道路。
技术指标
功能模块:
1)两路FES输出通道:脉冲幅度30±3 mA连续可调,负向脉冲宽度500μs,刺激频率0~75 Hz;
2)两路sEMG输入通道:采样率1kHz
3)刺激脉冲:双向平衡非对称,正负脉冲宽度比例4:1
4)锂电池:可充电7800mAh,可连续工作12h
5)优于现有FES系统的主要特点:增强FES训练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参与,更适合任务指向性康复训练,更适合卒中软瘫期康复训练
其他说明
应用领域:
1)健康人控制下的脊髓损伤四肢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重建。
2)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健侧肢体控制患侧肢体的双侧康复训练。
3)基于健康人异体控制的肢体动作训练。

完成人信息

姓名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联系人信息

姓名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附件

序号 文件名称
1 江苏科洽会科技成果登记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