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人才、研发机构相继在常“落地”:产学研加快进程,创新资源集聚提升明显
来源: 常州市科技局 作者: 技联在线 发表时间: 2020-12-25

近年来,常州市开放创新的产学研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内外创新资源集聚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以来,常州市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进一步深化,开放集聚创新资源的长效机制和载体功能进一步优化。通过多年努力,常州市成功探索出一条“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科技创新“常州模式”。连续十五届“5·18展洽会”活动,参会的创新型企业近2万家,展示最新科技成果近5万项,发布企业创新需求5000多项,组织重大专题活动640多场,现场签约重大项目746项,直接促成了1700多个创新合作项目落户常州。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和杰出创新人才“云计划”,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从人才引进、培养、载体建设、服务等方面推出各项举措,助企聚才。“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龙城英才计划,累计引进2000多个领军型人才;培育省双创团队15个,科技创新类人才75人;培育国家级人才计划21人;创办了1500多家科技型企业,带动引进3000多项专利成果来常转化;培育3家人才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继续深化与以色列、英国、德国、芬兰、俄罗斯等的产业研发合作,高水平建设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和孵化器,加快国际高端科技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建成国际创新园1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家、省级外资研发机构86家、海外研发机构68家。

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的良好氛围

加快建立人尽其才的机制

毕业于东北大学的材料工程学硕士李小宝,拥有8年金属材料相关研发经验,擅长金属材料新产品的技术、工艺开发以及组织性能分析。2018年11月,他来到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工程技术中心副部长一职。该公司先进的设备、高层次的客户群,都是吸引他来此的原因。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公司的产品重点研究方向与他的长项不谋而合。“公司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发挥我的专长,这点是最让我感兴趣的。” 李小宝说。

目前,李小宝与其团队研发的软磁材料系列产品,部分已经得到了大规模运用。他表示,当初在研发过程中,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小宝介绍,软磁材料是用于消费电子、通信、新能源和电机行业的重要材料。“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软磁零部件的结构日益复杂且趋向于小型化,原先利用铸造、机加工、冲压等来制备的成型方法已逐渐不能满足如今的要求。”

为此,他们需要改变软磁材料的成型方式。“首先把它们做成金属粉末,再通过高分子粘结剂混合制备成喂料,在200℃左右的条件下通过模具成型,最后脱脂烧结形成高强度的精密零部件。将复杂形状、难成型的产品一次成型,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克服了这一难关,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李小宝说,“改变成型方式的好处在于:原先机加工切割下来的边角料只能废弃,而现在原材料的浪费率几乎为零,因此机加工的成本是我们的2-3倍;机加工方式往往只能一台机器加工一个部件且每件耗时较长,我们的效率比机加工提高100倍以上。与费工费时的传统加工方式相比,我们的方式不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产量。”

记者了解到,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位于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2017年10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公司营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子、电器产品及组装件的开发、制造与销售;金属装饰品、模具的设计、制造与销售;汽车零部件、通用工具、金属零部件、陶瓷零部件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零部件、电机、齿轮和传动部件的设计、开发、制造与销售等。

该公司人力资源行政总监万思文表示,随着公司顺利上市,其面临的是新的形式、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义,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全公司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才能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此,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融合,与北京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共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与常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常州高级技师学院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以产业实践共促工程技术能力。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发展潜力,构建新员工融入、专项技能提升、高潜人才发展等全方位培训体系,厚植人才成长沃土,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做好产学研融合发展

打造一体化综合平台

常州大学、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立的联合生物交叉实验室于今年11月底刚刚建成。该实验室主攻感染性疾病的快速检测和相应致病机制的研究,以及肿瘤疾病的伴随诊断和精准靶点发现。作为实验室主任,崔论希望带领团队成员在这个研究方向上做到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11月,崔论来常创业,成立了艾立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攻微生物的生物检测。来常之前,他曾在澳大利亚取得博士学位,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在微生物致病机制领域,他还保持着与澳大利亚和法国有关机构的交流合作。“我们的合作采取共同科研、共同开发的模式,比如细菌耐药病理机制的研究。我们会把耐药菌株拿来,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致病机制,在得出数据和结论的过程中一直与对方进行探讨。曾经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巴斯德研究所就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筛选方法,帮助我们实现了高通量耐药菌的筛选,也就是原本一次只能筛选一个,现在一次可以做几百个,提高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临床耐药菌的难操作性问题。”

目前,崔论及其研发团队已就免核酸提取、快速检测等申请了专利。“比如,新冠检测过程中需要提取核酸,但是我们做出了一种试剂,通过试剂来裂解细胞,省去了从细胞里提取核酸的过程,节省了时间、成本、人力;快速核酸检测我们则是采用了等温扩增加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正常耗时2到3小时缩短至20分钟。现在我们正在针对上述两项研究做优化。”

与此同时,崔论还是常州大学的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说,联合生物交叉实验室不仅是研发可应用技术的基地,更是学生们研究技术的摇篮。“我们希望通过借助常大的科研优势,与学生一起做好产学研的融合发展,结合产业研究、技术研究和公司运营,让产学研的目标更加明确。至于联合生物交叉实验室,我们也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集培养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研发专利、实现产业化、孵化企业于一体的综合平台。”